清代自嘉庆(公元1760—1820年,清仁宗爱新觉罗·颙琰(原名永琰)年号)朝起,国势逐渐走入下坡。康、雍、乾三朝盛世景观已成为历史,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。经济的衰退,在瓷器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。为了节省开支,朝廷已不再向景德镇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,而改由地方官兼管。此时御窑厂的规模、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,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,没有力量进行创新,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。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所记,嘉庆四年(1799年),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,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,不久又减为五千两。嘉庆十一年(1806年)十一月,又奉旨“自明年为始,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,着减半烧造。”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。其后到了嘉庆十五年(1810年)十二月,更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工作。
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所记,嘉庆四年(1799年),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,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,不久又减为五千两。嘉庆十一年(1806年)十一月,又奉旨“自明年为始,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,着减半烧造。”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。其后到了嘉庆十五年(1810年)十二月,更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工作。
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,造型、尺寸、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,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,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。到嘉庆后期,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,青花瓷以日用瓷、粗瓷为主,陈设瓷逐渐减少。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,都远不如乾隆时期。《陶雅》一书记载:“嘉道而降,画工、彩料,直愈趋愈下。”但一些官窑器作为宫中生活、陈设用瓷,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,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
苏南拍卖始终致力于嘉庆瓷器交易方式的开拓,不断扩大嘉庆瓷器交易平台、开发嘉庆瓷器交易市场,整合嘉庆瓷器买家资源,不但拥有嘉庆瓷器拍卖、嘉庆瓷器展览的传统交易方式,苏南拍卖还通过优化嘉庆瓷器买家资源推出了全新的交易模式——嘉庆瓷器VIP买家精品洽购会。通过定期举办嘉庆瓷器洽购会、嘉庆瓷器买家交流会、沙龙酒会、高端私人会所交易会等活动,*大限度的促成嘉庆瓷器的成交,不断刷清嘉庆瓷器的成交价格,积极推动嘉庆瓷器交易的发展,为广大嘉庆瓷器买家提供和挑选,为所有卖家客户提供*优质的服务,**的交易平台。 |